善用“大思政” 爭當“大先生”——訪夏邑縣教育體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郭偉
記者 張壯偉 商丘網 2022-03-31 18:01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到多次赴學??疾旌徒涣髡勑?,習近平總書記就思政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3月18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三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身為教體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的郭偉,面對三年來思政課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不無欣慰自豪。他強調,思政課是培育學生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課程,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給他們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作為一名全縣中心學校思政課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握其精神實質,并在教學實踐中力行之、探索之,爭當思政領域的“大先生”,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同時指出,思政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須體現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導向,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要聚焦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把思政課講好、講活、講生動。要著眼鮮活的素材,講好身邊故事,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用小切口打開大局面,從歷史長河、世界風云中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價值。要融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讓青少學生在了解國情社情中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在多彩實踐中直觀而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激勵引導青少年學生與祖國共奮進。

夏邑縣教育體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 郭偉
采訪中,當談到如何善用“大思政”,爭當“大先生”話題時,郭偉認為思政課教師應該牢記這四點。
堅定“主心骨”,高處站位,牢記“國之大者”
思政課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生命線”的關鍵,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講好“人生第一課”,離不開黨的領導。各級黨委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創新進取,不斷加強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從世界大勢來看,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大國博弈愈加復雜激烈,思政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必須提高水平。從中國發展著眼,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強化主體責任,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不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從青少年成長的角度思考,思政課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關鍵一課”。滿足青少年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教給青少年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因此,只有放眼世界,立足國情,著眼青少年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才能引領未來。只有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解決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能培養出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唱響“主旋律”,向外延伸,共筑同心圓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為學生打好底色,厚植紅色基因,培養學生從小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當前,我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達到21萬多人。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對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言,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一是思想鑄魂,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豫見新一代 奮進新征程”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二是理想導航,培養家國情懷。開展“童心向黨”“學習雷鋒 我行動”“青春使命”等主題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少年學生品德修為,成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有德之人。引領青少年學生志存高遠,立志聽黨話、跟黨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三是奮斗理想,成就精彩人生。開展“技能成才 強國有我”“出彩中原”大學生等社會實踐活動,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心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把個人成長奮斗融入國家和民族發展之中。讓使命擔當和奮斗前行成為青少年學生亮麗的底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守好“主陣地”,向內深耕,緊密關注現實
“大思政課”是鑄魂育人的主陣地,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守好思政課堂主陣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當前教育系統的一件頭等大事。一是講好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打好理論底色、內容底色、精神底色、智慧底色,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在高質量的思政課堂教學當中,嚴格落實思政課教學基本要求。開展“讀懂中國”等主題教育活動,要向“史”學,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擦亮“紅”的底色;要向“實”學,組織參觀烈士陵園、黨史博覽館等“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賡續紅的血脈,感悟黨的性質宗旨和為民情懷,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青少年學生頭腦,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開展“周末理論大講堂”等學習活動,推進“融媒體+育人”建設,充分發揮學科的引領支撐作用,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服務“大思政”,不斷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日常教育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同頻共振,共同將青少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利用好實踐課程的教學空間,讓思政課與現實緊密結合、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如在防汛救災中深化“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引導學生真正學懂、弄通思想政治理論,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激發出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教育青少年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建強“主力軍”,協同育人,一體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薄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币皇?/span>樹牢“大思政”工作格局。堅持“大思政課”育人理念,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強化主體責任,善用“大思政課”培根鑄魂,以領導干部常態化聯系學校為抓手,持續推進領導干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與此同時,學校黨組織、團組織、政教處、班主任、思政教師、社團指導員及校外社會團體、家長等要聚力一繩,攜手同育,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激發思政課教師職業榮譽感。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待思政課教師要真正做到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加大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力度,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中來。三是嚴把思政課教師的政治關、師德關和業務關。 開展思政課教師“手拉手”等活動,上好思政課、上好“精彩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是思政課的特點和靈魂,需要教師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思政課教師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做“品行之師”“學問之師”,贏得學生對教師的認同、對思政課的肯定。因此,只有真信,才能入腦入心講出感染力;只有真懂,才能解疑釋惑講出說服力;只有真用,才能結合實踐講出親和力。思政課教師要擔起立德樹人使命,為學生樹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榜樣,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思政課是在人的靈魂里搭建筑,關鍵是要在學生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守正創新,讓思政課更有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善用“大思政課”,爭當“大先生”。立德樹人、培根鑄魂,更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郭偉鏗鏘有力地說。
編輯: 邵超杰 責任編輯:李瑾瑜